茶入心雅入骨

2020-03-28 zsdown520  1141  收藏  管理

同样的黄皮肤黑头发,同样的方块字白米饭,似乎也是同样的茶同样的泡法,可是台湾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温文尔雅的,舒缓有序的,章法得体的,滋味绵长的……去年春暖花开时节,去台湾环岛旅行。因为喜欢喝茶,也早听闻台湾的茶文化非同一般,因此在旅行中,总想着找机会去一些自己想去的茶叶店、茶馆,拜访令人仰慕的茶人。七天下来,走马观花一番,台湾浓郁的茶文化氛围,让人沉浸感佩。只恨时间分割成若干份去拜访、走动,都觉得不够。

刚好去年年底,夫人随一个游学团去了台湾,学习花艺的同时,去了不少雅致的茶空间,而写这篇文章的现在,夫人正在台湾进行第二次旅行。我们喜欢宝岛,因为那里有一种让我们舒服的节奏,在我看来,这种舒服的节奏,在中国进行得最好的,永远在一个城市的茶室、茶馆。而这里,亦可见一个城市雅致的程度。

夫人微信直播食养山房的美食,发来一层一层徐徐展开的九品莲花排骨汤的小视频,我之前在一些网站上看过,惊叹这些美食是神仙吃的。隔天发来文山草堂的美图,是一个蔬食餐厅。后来又看到冶堂、紫藤庐,感叹台湾的茶空间颇具人文味,各有特色。食养山房以美食见长,又有禅意茶席。紫藤庐,号称“台湾最雅的院子”,以茶为媒,早期名流汇集,现在也延续以往风格,常有讲座等等。唐白余的春余园子,被视为“全台湾最有江南范儿的园子”,在茶空间美学上有一种示范作用。如果把这些茶空间、茶人列出来,就可以看到台湾最雅的茶人群像、最美的茶空间集群,甚至,在这样的茶空间里,你能看到台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姿态。商人爱茶,文士爱茶,书法家爱茶,陶艺家爱茶,茶在台湾有着更多的滋味、意趣和风貌。

而这样的茶空间,如果不能淡泊从容,没有“苦心经营”,怎能做到?与高大上的现代建筑相比,茶馆、茶室是低矮的“负建筑”,与硬件齐备的现代化办公空间相比,茶空间是琐碎的,无用的。可是,恰恰是茶,是茶室,茶馆,能触碰到一个城市最柔软的部分,感受到一个地方最真实的温度。

我带着近乎一种信仰的心绪,去了紫藤庐。

身后汤汤车流,眼前淡淡灯火,还是来晚了。

没有门,轻轻走进去,左边的小池里锦鲤们欢快地游着,棚上紫藤青青绿绿的叶子,向我宣告一场盛大的花事,刚刚结束。那是一种来去匆匆的花,开的时候轰轰烈烈,紫云满天,落的时候簌簌掉下,而叶子速速长出。很多事,经不起等待。

也竟然来了。跟团的行程中,101大厦登顶、国父纪念馆、台北故宫、士林官邸,以及费用自理的基隆夜市,一切安排的满满当当。就连中午意欲前往的诚品书店信义店,亦被委婉地拒绝。

从士林官邸回到基隆,6点,时间还早,放完行李,下楼觅食,看见黄色的出租车,拦下一问,如此如此。那个确定了多次的地址,终于要成为此行重要的目的地。

龙应台说,台北有五十八家星巴克,台北市只有一个紫藤庐;全世界有六千六百家星巴克,全世界只有一个紫藤庐。放在全球化的语境中,中国茶馆文化的独有性和不可复制性不言而喻。这对茶叶爱好者和从业者来说,是一句响亮的醒语。

计划拜访台北紫藤庐的周渝先生,由来已久。十年前,还在昆明,我们在茶人阮殿蓉的私人茶馆有过一次茶聊。那时听者众多,大家交流的话题都如茶水一般温润浅淡。记忆中,周先生热爱戏剧,文学,电影,是一个热爱文艺的茶人。

紫藤庐的前任周德伟,也即是周渝的父亲,是著名的经济学家、思想家,哈耶克亲传弟子。周德伟赴美之后,紫藤庐交由周渝经营。

自由的思想,日式的风格,中国的茶礼,都集中在这小小的紫藤庐,颇有些“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思。

这是一场没有预约的造访,如此在紫藤庐,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做一回茶客。周渝在台北被称为“茶仙”,喝茶讲究方法论,如水是周渝的,茶是周渝的,琴声也是周渝的。这是一种“讲究”。茶馆大体分作两个区域,茶桌区和榻榻米区。桌子不大,只供两三人摆置和拿放茶碗。而榻榻米区,则可席地而坐,风花雪月,更有私密性。茶在紫藤庐并不是视觉化的,而是一种雅致的意境。前台只象征性地放着乌龙、红茶和三四饼塑封的普洱茶饼,几个茶壶、些许茶巾等等茶具。更多的空间,让给了茶和桌椅。

本形、字体、茶名种种,茶单像古代的诗集一样美,亦是周渝式的。我喝的茶,叫“春悦”,坪林野放包种——春天的喜悦?上面徐徐道来,此是坪林茶区野放手作的春茶,蕴涵大自然原始的芬芳,茶汤甜雅纯净,带有浓郁兰花香,有如沐于春野,微风习习,饮之令人心情开朗愉悦。而茶碗,则是紫藤庐的灰陶老碗,百余年前从福建地区各类陶罐杂货,用船押送至台湾,在台湾农民间流传使用可能已有六、七十年。古老的大茶碗,装着野放的茶芽,用燕子湖的水冲泡,迎着一个被茶牵肠的旅人。茶单是周渝的品饮集子,字字仿佛茶汤写成。他讲班章:口感强劲,舌面略涩,茶汤苦后回甘,香气醇厚,是一支强壮有个性的茶。他形容江城的普洱茶,茶汤细腻,舌根生津,茶韵悠长而富于变化。这样清雅的文字,让人想逐字逐句慢慢翻阅。

服务生和和气气,茶馆里疏朗有致,处处都是故事。我发现墙上的字画,为于右任的真迹。上个世纪50年代,紫藤庐老宅,即为以台大为中心的自由主义学者的聚会场所,殷海光以及青年时期的李敖等常在此集会清谈。而周渝先生曾陆续发起艺文活动,台湾第一个实验剧团“耕莘实验剧团”在紫藤庐酝酿创办,成为开启台湾小剧场运动的先河。如今这里,除了可以品茶,还可以参与丰富的讲座与文化活动。茶馆外墙上张贴的“锦瑟何年”,是陆詠的画作个展。这四个字,引我想了很久。

“无何有之乡”,是紫藤庐的另一个名字,什么都有,又什么都没有。周渝的解释意味深长,无何有之乡,是生命的故乡、艺术的故乡、思维的故乡,亦是人的故乡。

末了,起身离座,带着一份紫藤庐的野放红茶,渐退渐望,像转出一个真实的梦。

这何尝不是我们的梦?美不是装腔作势,而是自然而然,承接过去,蔚然而成常态。令人徜徉其中,乘物游心。在台湾,茶可以很日常,也可以很雅致。茶是生活,也是文化。茶可以纳入进来的,有服饰、书法、美食、讲座、手工、建筑、茶席……有人说,中式美学,是对文化最后的救赎。在台湾,在一个个文脉根植的茶空间里,茶可入心,而雅可入骨,这,也许不是梦。

节选自《普洱》

(责任编辑:八分斋)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

400-1130-803

周一至周日
(仅收市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