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佛教的结缘促使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2020-03-28 zsdown520  1214  收藏  管理

中国的茶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深受佛教的影响,茶与佛教的结缘促使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禅宗兴盛时期的“禅茶一味”为中国茶道形成奠定了基础。所以说:在我国的茶叶发展史上,佛教的作用功不可没。

茶叶由天然采集到人工栽培,是茶叶初创时的一个转折。首开茶叶栽培先河的也许是佛教的僧侣。位于四川雅安附近的蒙山的茶园,是我国最早的人工栽植茶园。相传西汉末年蒙山甘露寺的禅师吴理直曾在此栽植茶树,采制茶叶。后来因其品质优异,被列为皇帝进贡的贡品,蒙山茶叶因此出名。

茶树种植、茶叶烘焙的能力,在一段时间内,也可以说是我国寺院的众僧。据《庐山志》记载:“东汉时(公元25—220年)佛教传入我国,当时梵宫寺院多至三百余座。僧侣云集。攀危岩,冒飞泉,竞采野茶以冲饥渴。各寺亦有白云深处劈岩削谷,栽种茶树者焙制茶叶,名云雾茶。”一千多年前,在庐山附近就有三百余座寺院的僧人在“白云深处劈岩削谷”,场面是够壮观的。天台山的国庆寺是我国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智力的制茶规模更大。据说在国庆寺最兴盛时期,聚集了四千多名僧侣,国庆寺的长老派人在华山顶上造了许多“茅蓬”,让众僧在此居住。种茶僧昼出夜归,终日在小块茶园中劳作。“华顶六十五茅蓬,都在悬崖绝涧之中。山花落尽人不见,白云堆里一声钟。”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孤悬于绝壁山顶的“茅蓬”,由寺院的钟声来统一作息,多少有点像近代的“茶林场”了。纵览茶史,唐代以前的二三百年间及唐代以后的一段时期,我国主要的茶区主要就集中在佛教盛行的寺院附近。

种茶经验的累计,制茶技术的改进,寺院茶僧的贡献也很大。我国历代贡茶,大多出于茶僧之手;四川蒙顶、庐山云雾、天台华顶、雁荡毛峰、武夷岩茶和普陀佛茶等名茶问世,也都是他们匠心独运,不断翻新茶种的结果。被称为“茶叶百科全书”的《茶经》的出现,更突出的说明了寺院众僧制茶实践和饮茶习俗给茶学以极大地滋养。陆羽之所以能写出这部巨著,固然得力于他离开寺院以后对茶业生产的实地考察和多年的苦心研究,但其深厚基础则在于他少年时代的寺院生活。陆羽年幼遭遗弃,为湖北天门县竟陵龙盖寺的高僧智积禅师抚育成人,并收为弟子。智积禅师饮茶成癖,陆羽常常为他煮茶,并从他那里学会种植和制茶。陆羽对茶叶的浓厚兴趣,也正由此而萌发。

佛教寺院对我国制茶业的种种促进,并非偶然。首先,饮茶是佛教僧侣修行生活的需要。茶叶中含有3—5%的咖啡碱,它能兴奋神经中枢系统,适合和尚坐禅破睡。其次,寺庙一般坐落在名山之中,既有适宜茶叶生长的气候和土地,又有可供驱使的众多劳动力——众僧侣。需要和可能一结合,寺庙附近,种茶业每每首先兴旺起来,从公元前二年西汉哀帝时佛教传入我国开始,由南北朝到隋唐,佛教发展到鼎盛时期,我国的制茶业也迅速发展。那时,建造一座寺庙,如同假架设一桥梁,促进茶叶不断向前发展。在我国佛教传入、兴盛的历史,也是茶业日益发展、饮茶习俗日益普遍的历史。对此,有人称之为“佛茶一味”。我在想自然界有众多的共生体,他们相依为命,共生共荣;佛教与饮茶,作为两种文化现象,当然不能简单地与之相比,但是不是也有这种“共生”的情况?“茶佛一味”这种现象,是很值得专家们细细研究的。

(责任编辑:八分斋)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

400-1130-803

周一至周日
(仅收市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