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诗中的自然趣味

2020-03-28 zsdown520  636  收藏  管理


茶源于自然,不仅今人希望借茶一排都市生活的烦躁,体味自然的清新气息。古人也在茶中流露出许多率性、质朴的生活趣味。而这些点滴小事,不少就通过茶诗流传至今。

  苏轼自舀江水月下品茶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煎,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诗中生动地描写了诗人春天月夜汲取江水煎茶的情景,充满丰富的想象力。杨万里评其“句句皆奇,字字皆奇”。候汤讲究活水活火,因此苏轼子夜晚亲自去江边钓石汲取深处的清水。明月朗照,用大瓢舀水入瓮时,月影倒映瓢中,好像把月亮也舀进瓢里。

  来后用小勺从水瓮中分取江水入汤瓶煎煮。当汤瓶中的水发出像松风一般的声音时,立即提瓶注水入盏,松风声忽又变为泻水声,茶盏里翻起雪白的乳沫。不能像卢仝“三碗搜枯肠”,还没有饮到三碗就睡意全消,只好静坐聆听城中夜晚打更的声音。

  陆游野外取火煎茶

  陆游有茶诗近300首。其《北岩采新茶用<忘怀录>中法煎饮,欣然忘病之未去也》诗如下:

  槐火初钻燧,松风自候汤。
  携篮苔径远,落爪雪芽长。
  细啜襟灵爽,微吟齿颊香。
  归时更清绝,竹影踏斜阳。

  作者在野外自采茶,钻石取火,松风候汤,煎煮茶叶。方法虽然比较原始、简单,但仍然感到“襟灵爽”、”齿颊香”、“更清绝”,直到夕阳西下踏着竹影归家,连有病在身也忘掉了,可谓深得《忘怀录》之法。

(责任编辑:八分斋)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