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普转化的无限可能性?

2020-04-21 zsdown520  346  收藏  管理

生普转化的无限可能性?

你的生普王国

如果从一句茶界熟知的话 生普是所有茶人的 终点站 ,先且将个人观点放置一旁,从它被大多数茶人认同这点来看,至少生普在茶界地位之高便可心照不宣,其丰富性、复杂度、不确定性是让其与众不同,值得把玩的 亮点 。

这款茶会不会变的更好喝? 这也是大多爱生普茶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和此相关的文章也发了不少,但总觉得还是得从根源出发、思辨、分析 那么,不如就来一期发散却不失理性的分析总结吧!

首先,来梳理一下生普 越陈越香 概念的来源:

许多资料都记载:清中后期,普洱茶渐流行起来,但流行的可不是喝陈年的哦,即使是压制品,喝的也都是当年的鲜茶;可见,越陈越香并不是许多人口中所谓的从老祖宗就留下来的喝法。然鹅,当香港成为世界最大的普洱茶仓之一,同时也是云南普洱最大中转站,由于天气的原因,大多茶都 不幸 沦为湿仓茶,于是,消耗这些巨大的不良库存便成为 越陈越香 概念的温床,加上一向很擅长市场营销的台商和大陆利益集团的联合哄炒,通过后期的做仓,让堆积数十年以上的 腐木 摇身一变成为奇货可居千金难求的陈年老茶;当然,盲目追求 老 的概念是不对的;但以此来完全否定 越陈越香 的可能性也是不够客观中立的,毕竟在时间变化的维度里,生普是一直在变化的;

那么,当我们在说越陈越香时,我们到底在说什么?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点,那就是 当年的鲜茶就没毛病的,才有可能越放越好喝的可能性。当然 没毛病 指的是原料、工艺方面的没有明显缺陷,不包括新茶不可避免的火气、尖锐口感等不可抗力因素哦。

在此需要科普一下的是茶叶,或者可以泛指植物的自然规律:不管什么茶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那一刻开始,叶片中所含有的内含物质,在余下的每一刻或流失或转化或增加,而所谓的转化是指茶叶的存储过程中要依靠存放环境中的氧气、水分等条件让茶叶内含物质(主要指茶多酚、茶碱类物质)缓慢均匀地发酵成糖类物质,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茶在新茶阶段苦涩重,转化数年后甜度变高了,口感变柔和主要原因;

而一些微量元素如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是在转化的过程中有所增加的,这点对于茶汤的口感影响无可厚非;但同时茶叶内富含的芳香类物质,随着时间的流逝也随之流失,原本基本都共有的花果香、蜜香无论在干茶闻香阶段还是在品饮的茶汤里,数年后的垂直品饮对比,此类香气总会呈现渐淡趋势,而同时基本都会出现的木质类香型、(枣香、菌香等有大量数据指向其做仓,还有待验证)更是芳香类物质弱化,茶叶回归本质的木质结构的最佳佐证;整个过程中谁的贡献大还真不好说。

所以说,普洱生茶水之深,不仅在于需要亲自多喝,还需累积大量的背景知识才会避免在一开始被带歪;当然,你也可以把转化后的木质香在内心直接等同于 越陈越香 ,但心如明镜地告诉别人所以然是一个茶人的基本素养。

生普王国的珍贵之处

茶样丰富:涵盖数百种品牌数千款不同山头不同年份的茶;

一手来源:每年都有专业团队亲自在各大山头的源头寻觅最纯粹的 鲜叶 ,跟踪整个制作过程;与茶农建立起紧密的长期伙伴关系;

品牌商 联盟 :通过审评团队长期反复的审评,充分了解各大品牌的定位、茶品特征的,为消费者提供准确的咨询和丰富的茶品;

严格筛选:农残不达标?有异味?超难喝?被妖魔化的 老茶 ?都不存在的!你来只会喝到百花齐放、风格迥异的各种好茶!

绝不忽悠:就如本篇文案的初衷一样:不吹不黑,只用一颗朴素的心和理性的眼光来对待每一款生普 在品茶的同时还是系统地学习普洱茶的理论知识哦!(来源:茶昔茗今;作者:旦旦)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