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陈越香到底是什么?

2020-04-21 zsdown520  653  收藏  管理

越陈越香到底是什么?

图来源:网络

我家的茶不怕放,越陈越香,越放越值钱。 曾几何时,这种营销术语还仅只流窜在生普、白茶、黑茶这几种公认的可以长期存放的茶类之间。这类不论茶质一律说能放的论调,虽令我听完内心忍不住呵呵,但也觉得没必要较真地去反驳。谁曾想,近几年存茶、喝老茶的风越刮越热,越吹越猛,不仅是生普、白茶、黑茶,连铁观音、岩茶等乌龙茶类也开始鼓吹 越陈越香 了。市场发热,国家标准自然也要与时俱进,最新的国标,不仅白茶被明确为 可长期保存 ,连 陈香型铁观音 (所谓 老铁 )也通过了国标委的标准申请了。然而,年代是一回事,品质能不能扛住岁月的杀猪刀,又有谁知道呢?

越陈越香 的原理

提起茶叶的口感转化,市场上最常见的说法是 越存越醇,越陈越香 。除了绿茶是追赶产季、以新为贵之外(当然,随着老茶的身价水涨船高,市场上也开始出现老绿茶),其他茶类或多或少都开始贩卖起 老茶 的概念。萧条的茶叶市场、门可罗雀的小商铺里,先甭管茶老板的内心有多么渴望成交,但姿态上总能保持 这茶不怕放,老茶还比新茶贵,等明年新茶上市时这茶就调涨30%,买不买随你 的商业自信,用 屯茶升值 的概念诱导消费者出手。

越陈越香到底是什么?

老六安 陈重穆摄

事实上,茶叶的存放、或者说后续转化其实是一个茶质衰退的过程。研究指出,普洱茶陈化过程中,受到外在条件如温度、湿度、氧气、光照等影响,其各项成分指标如茶多酚、氨基酸、生物碱的含量都是逐年下降的,亦即随着茶叶的后续氧化或自有酶、微生物在相对湿热的环境下,产生内含物质一系列如氧化、聚合、缩水、水解等化学变化,削减了茶叶原有的刺激性,进一步出现醇和的口感。在这个过程中,茶叶香气也会随之出现变化,一般以陈香 随存放年份不同,有枣香、参香、樟香等各种木质香型 居多。

体质决定成败

国人多爱以长为尊,以久为贵,殊不知,这尊长贵久的前提,是要值得尊、值得贵,否则便成了倚老卖老,贻笑大方。具体到茶叶上也不例外。当 越陈越香 概念的投放到茶叶市场上,各种说法诸如 爷爷做茶孙子卖 、 父亲屯茶儿子卖 屡见不鲜。这类家族绵延的 代际逻辑 ,看似和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的古老品格相类,实则透着一股 某家族专注制茶三代匠人 、 某茶人系出茶学世家 的营销暗示,不知不觉调动起消费者感叹好茶难得的情怀,擦出掏钱购买 藏茶 、 屯茶 的火花。殊不知,渣渣放再久还是渣渣,首先必须先弄清楚这些茶叶值不值得 放 ,其次得还看这些茶叶有没有 放 好,以上两关皆过了,才够得上资格讨论茶叶是否 越陈越香 的问题。

越陈越香到底是什么?

业内 著名 假茶 亿兆丰号

混迹茶圈,我不知见过多少:所谓 爷爷做茶 ,那制茶技艺不过尔尔,茶底一般般、工艺平平,放着不过是等着茶叶逐年幻化出不同风格的异杂味而已(为了去除杂味、模拟陈味而不断 复焙 的 做老茶 观念也流行开来);所谓 父亲屯茶 ,可能是某种机缘巧合,或是投资失利,或是抵债,留下成吨成吨的茶叶丢在仓库烧钱,没办法,只好把茶拾掇拾掇,重新包装,一点一点慢慢卖;更有甚者,还有什么收购某国营老厂、获得好茶无数的噱头,殊不知那个年代很多国营厂以出口为主,当年在温饱线上挣扎的国度,出口茶以产量为要,茶的精制程度和品质或许不是第一考量,纵有好的,也是带有浓浓的时代感,再要保存得当,那已是十分难得 这些茶,无论年代,不论茶类,都逃不过一个共同的特点 茶质单薄、汤里空空,比较好的可能是甜水,差的只不过是有颜色的水(甚至伴随酸馊,饮之口干、反胃等负面感受)罢了,无论多老,都不会成为张三丰。

越陈越香 的必要条件

成品茶的 转化 ,也有人称 后发酵 。先不管 转化 、 氧化 或 发酵 的精准定义为何,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个茶质衰退的过程。而所谓越转化口感越显醇和,则可能是茶叶内不同物质衰退的速度不同,刚好在某个时间节点上出现较新茶更为协调的口感。然而,只要仓储环境不变,物质衰退(或者说 转化 )的状态还持续进行着。岁月是把杀猪刀,茶的转化也有最佳赏味期,能 转化 出别具风味的协调口感,同样也能 转化 出色衰爱驰的那一天 只是因茶的体质和仓储环境不同,转化的空间不同罢了。

那么,为了保证 转化 的空间,茶的体质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换句话说,茶叶的内含物质必须足够丰厚,才能经得起 衰退 的考验。内含物质丰厚的茶,口感上是饱满的,滋味醇厚,耐泡度佳,体感上是舒适通透的,甚至微微发热出汗。要达到这样的品质,茶叶必须本身底子够硬,且制作工艺得当(良好的工艺可以将茶叶丰厚的内质激发出来,又不至于逼茶太过,伤及本元)。相反,茶叶底子不好,或是好茶给做坏了,则会显得内质单薄,不管它有多么漂亮的干茶、匀整的叶底,或是多么袭人的香气、清雅的汤色,亦或是多么厉害的出身、动人的故事,只要其滋味平淡,缺乏饱满度,且品饮体验仅止于舌面、鼻腔,没有喉韵与良好的体感,就基本不会是一泡经得起陈放的好茶。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滋味的厚薄不同于浓淡。浓淡只是风味不同,无关乎茶质,而厚薄则与茶质有所关联。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泡面汤,可谓味浓可口,但那汤是没有厚度的,也没啥营养;而妈妈精心熬制的补汤,不同妈妈做的味道可能有浓有淡,但汤感都是稠稠的厚厚的,也很营养。当然,一味以茶汤厚薄来判断茶质可能会出现偏差,因为厚薄是可以通过制作工艺来调整的,就好像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也可以通过某些技术手段来速成又厚又稠的 补汤 。

除了茶底和制作工艺,仓储环境对于一款茶是否能 越陈越香 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茶叶是一种疏松多孔性物质,其结构如吸水的海绵一般,对气味和水分有相当的吸附能力。茶叶在陈化过程中,外界干预 如水分、气味、微生物、光照 的特点与强弱决定了它的转化途径与转化速度。一般来说,干净且单纯的仓储环境有利于转化出纯正的气味;而过于湿热的环境则微生物作用旺盛,稍一不慎就容易引起霉变,不仅口感异杂,过度饮用也伤害健康。仓储失败的好茶,或许还有可能通过后续的技术处理,或者改变工艺变换茶类的方式(如生普堆成熟普)尝试进行补救,但若是遇到为了追求陈年口感而故意 做仓 的茶(即所谓 做旧茶 ),则大抵是难救的,避开即可。

越陈越香到底是什么?

拆成片的广云贡饼 陈重穆摄

或许是受老茶风潮的影响,近些年,有些个人乃至机构开始屯购大量茶叶作投资,然而,一方面由于投资人缺乏鉴别能力,另一方面又因为投资茶叶必须有量才有效益,而真正的好茶多无法做到大产量的。近几年,我所接触到的一些 投资茶 ,经不起陈放的为多。不过,资本的操作力量是惊人的,也许过不了几年,市场上批量化打着 老茶 旗号的不仅仅是普洱、白茶和铁观音,还有老绿茶、老岩茶、老红茶、老花茶等了。到时候,或许 越陈越香 的理论少不得是要拿来再贩卖一通。

老茶有老茶的魅力,存茶有存茶的乐趣。在选茶时多几分理性,明辨茶的仓储价值、思考自身具备的仓储条件,才来决定是否出手这些被认为 可长年保存 茶的可行性,你说呢?(作者:陈重穆,来源:熊猫爱茶研究所)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