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家遗珍

2020-04-23 zsdown520  1068  收藏  管理

此“倪翁洞”拓本,字大30多厘米,无书者刻款。据《缙云县志》载,李阳冰在缙云(今浙江省丽水)的篆书真迹作品有十通,现存世者仅为4处,即倪翁洞、黄帝祠宇、城隍庙碑、忘归台记。由此可知,“倪翁洞”为唐代李阳冰所书。“倪翁洞”刻石在初阳谷即“倪翁洞”,位于“阳谷三窍”最北。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姓倪的官员,因嫉俗遁世,隐居在此山洞里,但未留下名字。李阳冰任缙云县令时,崇拜他的为人,称其为倪翁,于公元759年亲书“倪翁洞”三字,刻在东南洞口处的山石之上。宋代欧阳修在《集古录》中称此书法“淳古严肃”。宋人陈百朋《括苍金石志》赞它“力有万夫”。清人赵永龄赞名篆曰:“对面孤峰耸,回头五老尊,倪翁留篆迹,终古与乾坤。”后人在刻石上修建“凭虚阁”,又名“护法亭”,以保护书法,至今石刻无损,字迹清晰。

李阳冰?熏唐代文字学家、书法家,生于开元,字少温,赵郡(今河北赵县)人。乾元时?穴758年至759年?雪为缙云县令,历集贤院学士,晚作少监,韩退之称曰李监是也。李白之从叔,曾主编李白诗集《草堂集》并作序。李阳冰在唐代以篆书而名于世,并与欧阳询的楷书、张旭的草书、李邕的行书同时称雄书坛。

自秦李斯创制小篆,历经两汉、魏、晋至隋、唐,近千余载,学书者惟真草是攻,而篆学中废。李阳冰叹曰:“天之未丧斯文也,故小子得篆籀之宗旨。”遂以篆书为己任,精工小篆,笔法出于秦《峄山碑》,圆淳瘦劲,然在体势上变其法,他所书线条婉畅而流动。后又见仲尼《吴季札墓志》,得其渊源,笔法“变化开合,如虎如龙,劲利豪爽,风行雨集”,自创一格,为秦篆一大变革。他暮年篆品,笔法愈见入神。《金壶记》称“阳冰尤精书学,豪骏墨劲,当时人谓曰笔虎。”唐尚书左司郎李肇,在他著的《唐国史补》一书中记有:“李阳冰善小篆,自言斯翁?穴李斯?雪之后,直至小生,曹嘉、蔡邑不足言也。”李白亦赞以诗曰:“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吐辞又炳焕,五色罗华星。”据《宣和书谱》载:“方时颜真卿以书名世,真卿书碑,必得阳冰题其额,欲以擅连璧之美,盖其篆法妙天下如此。”清代孙承泽在《庚子消夏记》中称:“篆书自秦、汉以后,推李阳冰为第一手。”康有为《广艺舟双辑》称其为:“以瘦劲取胜,若《谦卦铭》,益形怯薄,破坏古法极矣。”当代书法家王南溟先生曾评价李阳冰的小篆:“线条或如垂柳之摇曳,或如流云之舒卷,洋溢着一种抒情的气息,代表着小篆书法在唐代复兴的文采风流。”诸多名家对其评价之高,可见他的篆书对当时和后世影响之深。历史记载李阳冰曾书有碑刻《三坟记》、《城隍庙碑》、《谦卦铭》、《怡亭铭》、《般若台题名》等。

李阳冰所书碑刻多已不存,今存多是后人翻刻。而“倪翁洞”刻石为至今存世难得的李阳冰真正书迹。由此可窥李阳冰篆书的真实风格,实可宝贵也。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

400-1130-803

周一至周日
(仅收市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