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品层出几乎可以乱真 谨防被假古玉“咬了手”

2020-04-23 zsdown520  1210  收藏  管理

中国人爱玉自古有之。不同时代、不同历史时期的玉器有着不同的时代特点和文化特征,得到一块历经传承的古玉是不少收藏者的梦想。但如今市场上的玉器却是假货泛滥,而且一些现代化的技术为制假者利用,制出的假玉几可乱真,收藏者极易上当。因而初入此行的藏者在“觅宝”时,应首先学好相应的历史知识,了解古玉的造假手段。

传统工艺作伪

传统工艺多用于十几年前,主要是将仿旧玉器制成成品后,进行抛光,放到梅杏干水中熬煮几天。由于水中呈酸性,玉会被腐蚀出麻点;然后取出,表面涂以相应的色彩,再上火烘烤,颜色便会浸入玉石内部。此时再放入油锅或蜡锅中浸油,于是一块仿古玉便基本制作完成了。

若想再进行深加工,可将其埋入地下,并时常浇水,一年后取出,效果会更好。

玩过玉的人知道,玉器在人的把玩过程中,会变得更加润滑,富有灵气。为了得到这一效果,他们便用麦糠揉搓、皮肤磨蹭等方法,使其变得更加滋润。

评点:经此“烹制”过的玉,几可乱真,收藏者很容易走眼。

现代手法造假

近年来,古玉制假者将现代工艺技术逐步引入“作旧”领域,凭借着不同的工艺,制作出不同时代的古玉,这些古玉中的赝品,更加令人真假难辨。

●火烧

造假者将玉件直接放在火上烧或涂上火碱后用石灰包好,放到锯末里埋起来,这样在玉石上烧出的白色叫“鸡骨白”,如果将其立即冷却就会产生牛毛纹;若在水中加入不同颜色的化学物质,便会制出各色牛毛纹玉石。

为了使其显出光泽,制假者便用砂纸沾着猪油,对其表面打磨直至出现光泽。

评点:这种火烧玉件一般没有玻璃光,显得较硬,所仿器物多像宋、明朝代的物件。

●酸咬

将玉器在需要加颜色的地方用化学方法加热,放入硝酸、硫酸的水中,接着把需要保留色彩的地方用混合物封好隔离,再放入一种液体中浸泡,使颜色浸入到玉石缝隙中。最后还要对其进行全身封闭打磨。利用此法制出的古玉能表现出“玻璃光”。

评点:这类玉更具有古玉的感觉,收藏者出手时要多加注意。

●加压

将器物打磨、着色、上油后,用按一定比例的混合碱包裹好,放入高压釜内,几天后取出,再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处理,其表面会呈现出白灰皮和玻璃光,玉块上有色的地方会自然沁入色泽。

评点:此法制出的“古玉”不容易鉴别。它一般用来仿制新石器时代到战国时期的玉器,作旧后器物的颜色能浸到较深的地方,收藏者须仔细辨别,谨防被假货“咬了手”。

收藏价值相对更高的礼器,是古玉造假的“重灾区”。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

400-1130-803

周一至周日
(仅收市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