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评清代“玉官窑”乾隆玉

2020-04-23 zsdown520  566  收藏  管理
清代玉器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又一高峰。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制玉工具的进步,琢玉工艺也发展到成熟阶段。此时期玉器线条平直圆滑、角度方正、刻划准确,无论凸线或凹线,其线条的宽度均匀、边沿平整、无细小碎弯、直线平直无波、弧线弧度匀称,无论是器物的平面还是凸起的弧面、各种浮雕的地子,都非常平滑。

  乾隆时代玉器代表了清代玉器的最高水平。这一时期的能工巧匠得以继承和运用历代琢玉工艺的宝贵经验,借鉴绘画和外来雕刻工艺技术,创造性地发展了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琢玉艺术。它吸收了传统的阴、阳线纹、平凸、隐起、浮雕、镂空、俏色、烧古等工艺,加以变通综合应用,其题材纹饰受到清宫院画影响,近似工笔画,往往将传统题材纹饰与西方或阿拉伯图案结合在一起,组成折中性的新型图案。从图案性的装饰技法上看,均较为繁缛精细,丰富饱满。

  乾隆时期玉器分为两大主流:仿古玉和时作玉。此外,还有仿痕都斯坦玉。仿古玉器有两种:一种是仿古彝玉;另一种是仿汉玉。时作玉是清玉的又一主流,形制丰富多样,图案、做工均很丰富。痕都斯坦玉也称印度玉,西方称之为莫卧玉,具有阿拉伯风格的造型和花纹,其特点是抛光强烈,器薄如纸。

  虽说清代玉器的艺术风格比战国、两汉时期的玉器显得柔弱无骨,但其琢玉技法却集中了历代之长,达到颠峰。清乾隆玉器除镂空花纹不磨棱角,其他玉器则抛光讲究,磨后呈蜡状光泽。地子不但平滑,且直线挺拔,弧线圆润,此时期圆雕作品的多层镂空,更是出神入化。利用俏色技法掩盖玉科瑕疵,将其融入玉件的构图中,更是巧夺天工的精妙构思。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