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艺术(二)

2020-04-23 zsdown520  583  收藏  管理
盛唐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书法艺术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提高。书法风格由初唐方整劲健趋向雄浑肥厚。这时出现了张旭、怀素、颜真卿和柳公权等著名书法家,他们分别在狂草和楷书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张旭,人称张颠,创狂草,有草圣之称。唐玄宗时,以李白的诗、裴旻的剑舞和张旭的草书号为三绝,其草书千变万化而不离规矩。怀素从颜真卿、邬彤处得张旭笔法,其字如惊蛇走虺,张雨狂风。颜真卿的书法多用中锋,结体丰茂,庄重奇伟,且极富变化,称颜体。柳公权是继颜真卿之后的重要书法家,其字遒劲圆润,楷法精严。这时期著名书法家还有锺绍京、苏灵芝、徐浩等。

唐代篆、隶书亦颇兴盛。篆书成就最高的当推李阳冰,他初学《峄山碑》,后变化开合,劲利豪爽,自成一家。其他擅长篆书者还有王遒、李灵省、瞿会问、袁滋、唐玄度等。隶书名手更多。唐玄宗以善隶著称,所书《石台孝经》、《纪泰山铭》等影响很大。时以韩择木、史维则、蔡有邻、李潮并称隶书四家。其他善隶者还有卢藏用、梁昇卿、刘昇、顾诫奢、窦泉、韩秀荣兄弟等。

晚唐时期,唐国势渐衰,书法也没有初唐、盛唐兴盛,但也出现一些书法家,如王文秉的篆书,李鹗的隶书都为后世所称道。

唐代的书法作品除上面所述著名书法家墨迹、碑刻外,还有许多不知名作家所书写的大量墓志和经生所写的佛教经卷。唐代书法理论在三国、两晋、南北朝基础上更加精密、完善。孙过庭的《书谱序》不仅是一篇优秀的草书精品,也是一篇文思绵密、词简意赅的书法理论著作。张怀瓘的《书仪》、《书断》等亦多真知灼见。张彦远的《法书要录》则是第一部古代书法理论的总集,收罗广博,选择精审,对后世书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代十国时期的中国书法

五代十国时期,朝代频繁更替,战乱不已,人们有一种不安的心绪,再加唐人已把书法上的法度发展到相当完善的境地,于是书法家们转向以书法抒发个人意趣的轨道,在这方面取得高度成就的是杨凝式。杨凝式擅长楷、行、草书,具有奇险、雄杰的风格。他师法唐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诸人,并按唐代书法发展的脉络上溯魏晋书法。他以破方为圆、削繁成简的办法,打破唐人的森严法度,兼融楷、行、草书与篆、隶二体的结构和笔法,创造出一种楷兼行、行兼草、并暗寓篆、隶遗意的新貌,从而使他的书法比较接近魏晋的书风。宋代书法家在他的基础上,演化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尚意书风。

宋辽金时期的中国书法

北宋初期的书法仍然沿续唐代余波,仿颜体的有李建中、杜绶、欧阳修、蔡襄等;学张旭、怀素草书的有苏舜钦、杜衍等;学李阳冰等小篆的有徐铉、徐锴、郭忠恕、释梦英等。他们构成了北宋书坛的主体,虽都得自唐代,但已变唐人书法的深雄气魄为雍容端丽。在这些书法家当中,最享盛名者为李建中和蔡襄两人。但是真正确立宋代书风的是苏轼、黄庭坚和米芾三人。

北宋时期还有一些书法家,如薛绍彭,书法颇具功力;宋徽宗赵佶,创瘦金书,亦颇有影响。南宋时期有高宗赵构、吴说、范成大、吴琚、陆游、朱熹、张即之等人。

元朝时期的中国书法

  元代书法也得到一定的发展。赵孟頫、鲜于枢等人提倡广泛师法古人名迹,特别强调直接取资晋、唐,在学习古人的传统基础上“托古改制”,开启了元代的书法风格。因此赵孟頫、鲜于枢被称为元代书坛的“巨擘”。

赵孟頫擅长篆、隶、楷、行、草诸体,法度谨严,用笔遒劲,体势朗逸,风格姿媚,创造独具面目的赵体。他的书法对当时和明、清两代影响很大。鲜于枢善楷、行、草书,笔法婉转遒健,气势雄伟迭宕,自成一格,其影响略逊于赵孟頫。著名书法家还有邓文原,与赵孟頫、鲜于枢齐名,并称元初三大书法家。他擅长楷、行、草书,运笔清劲秀丽、韵致古雅,对于恢复和发扬绝响已久古书体作出了贡献。元中、后期的康里巎巎擅长楷、行、草书,行笔迅急,笔画遒媚,转折圆劲,是赵孟頫、鲜于枢之后成就最为突出的书法家。元末杨维桢擅长行、楷书,笔法清健,富有个性。此外,吾丘衍、泰不华、周伯琦、虞集、吴叡的篆书或隶书,张雨的行书,释溥光、耶律楚材的大行楷书也都师承有自,各具面貌。其他如管仲姬(赵孟頫妻)、赵雍和赵奕(均为赵孟頫子),以及郭天锡、班维志、姚遂、冯子振、钱良佑等都有一定的成就。而许多著名画家如吴镇、倪瓒等,也以书法见长。

元代书法总的发展趋势是以继承古代诸名家的传统法度为主,并扭转了南宋以来的衰敝书风。就这一方面看,应当是一个进步。元代楷书、行书的成就比较突出,篆书和隶书、章草等书体也得到相应的恢复和发展。

元代书法理论著作,属于通论的有《衍极》,属于丛辑的有苏霖《书法钩玄》、吕宗《书经补遗》、盛熙明《法书考》,属于书法技法的有陈绎曾《翰林要诀》、释溥光《雪庵字要》和《雪庵永字八法》等。此外,在赵孟頫、鲜于枢、邓文原、虞集、柯九思等人有关书法的题跋中也有理论方面的精辟论述。

明朝时期的中国书法

中国明代书法继宋、元帖学而发展,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明初书法仅沿袭元代传统,尚未形成特色,当时著名书法家有三宋,即宋克、宋璲和宋广,及詹希元、杜环等。三宋及詹希元等人书法的平正、娴熟,为台阁体开了先路。

明朝中期文人书法重新抬头,书法家们将兴趣转到古代书法上。如李东阳学颜真卿、李阳冰,吴宽学苏轼,沈周学黄庭坚,张弼、张骏学张旭、怀素等。他们的书法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更讲求形式美和抒发个人情怀,终于在苏州出现了吴门派书法,其代表人物是祝允明、文徵明、王宠等。

吴门三家以小楷成就最为突出。但他们为了纠正台阁体整齐划一、缺乏艺术意蕴的弊病,取法魏晋,强调表现书法的天籁之美,有意使点画的长短曲直,各随字态,笔画繁者令大、简者令小,斜正疏密,方圆秾纤,一任自然。另外,在祝、文、王等周围,还云集着一批书法家。如陈淳、文彭、文嘉、周天球、王穉登等人,都是属于吴门派的书法家,所以当时有"天下书法尽归吴门"的说法。

明朝晚期,书坛还出现了许多风格独特和成就卓著的书法家。如徐渭、邢侗、张瑞图、董其昌、米万钟、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等。徐渭以纵横驰聘的行草书来抒发胸中的郁愤。继之而起的是邢侗、张瑞图、董其昌、米万钟等四人。邢侗广师晋、唐、宋诸名家书法,留有许多临摹古帖作品。其书法笔力矫健、沉着圆浑。张瑞图书风奇逸,于晋、唐书法外另辟蹊径,用笔体势多方侧,给人以古怪奇特之感。米万钟与宋代米芾同宗,专学米字,笔法沉着浑厚,在北方以书法擅名达40年之久。此外,还有创草篆的赵宦光,专工隶书的宋珏等。但在晚明书坛,影响最大,开一代书风的应推董其昌。

董其昌兼工楷、行、草书,形成生拙秀雅的书法风格。在书法理论上,他强调书法贵有古意,认为书法必须熟后能生,即以生拙之态来掩饰技法的娴熟,借以表现书法的"士气"。他重视书法家的文化艺术修养,主张多阅、多临古人真迹,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提高艺术的悟性。这些与他在绘画理论上提出的南北宗论是相通的。董其昌创造了一种似乎不食人间烟火的秀雅风格。另外,明晚期黄道周的攲侧倔强,倪元璐的异理新态,王铎、傅山的沉着雄深,都反映了明王朝覆灭前10~20年间书坛的巨大变化,这变化一直延续到清代初年。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

400-1130-803

周一至周日
(仅收市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