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对话与延伸——马克·奎恩《图腾》作品展走进太原

2020-11-01 zsdown520  790  收藏  管理

展览作品《图腾》/铜雕 /约300 x 166 x 63.5 cm

2020年10月24日,英国艺术家马克·奎恩的雕塑作品《图腾》在山西太原劫尘文化“右·空间”成功举办。展览同时开设了开放式的观众体验区,引导观众尝试使用马克·奎恩《图腾》作品的创作方法和材料,引发观众对于“何为艺术”、“何为生命”等问题的思考。

此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策划,出席此次展览的开幕式的嘉宾有山西省文联主席郭健、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山西省侨联秘书长陈蕾、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任晓军、马克·奎恩艺术代言人Emily Sophia de Wolfe Pettit、山西劫尘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燕等。

展览现场嘉宾合影

马克·奎恩是现今活跃在世界艺术领域的英国著名当代艺术家,他于198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艺术史专业,艺术作品主要以人体为表现主题,将人的身体、指纹、瞳孔或手掌等,进行或整体或局部的艺术创作,以此来表达他对于个人和生命的思考。马克·奎恩的作品以材料的多元性、视角的突破性和对人性的深入关照,产生了很大的世界影响力,也因为他及他的同代艺术家的努力,使英国成为了与纽约并驾齐驱的当代艺术发展圣地。

策展人王春辰在开幕式发言

关于此次马克·奎恩作品落地太原,策展人王春辰表示:“这是一个很偶然的契机。在和太原艺术界朋友相聚的时候,他们表示想建设关于太原的、具有国际视角的当代艺术馆,大力发展太原当地的现代美术事业,希望将太原深厚的艺术文化推向国际的同时,将国际的艺术文化引进太原,使两种文化能够在太原相遇,推进太原现当代艺术的发展。正好去年在央美展览的马克·奎恩的作品还在国内,在和艺术家沟通过后,双方一拍即合,这才有了这次展览”。

山西省文联主席郭健

开幕式现场,山西省文联主席郭建谈道:“这次马克·奎恩先生的作品能够来到太原,这给太原和山西,带来了一股国际的艺术风潮。众所周知,山西省具有非常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山西省的肩膀上,五千年的历史成果不仅是山西的荣耀,同时还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多年来,山西本地的艺术发展相对来说比较传统,正好需要这种新锐的国际艺术来冲击一下,碰撞一下。希望这次引进的马克·奎恩的展览,能够以它开放的艺术思维、艺术角度和艺术方式,和山西悠久的传统结合起来,引导山西现代艺术的发展走向更大的世界舞台”。

山西劫尘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燕女士在开幕式致辞

在开幕式现场,此次展览的承办场馆的负责人刘燕谈道:“我们再一次因为艺术相聚一起,后疫情时代,每一次的相聚都是珍贵的,艺术滋养心灵,曾予我们遍地恩慈,从事艺术工作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它使人内在盈满、英华发外,今天很高兴能为大家带来英国著名艺术家马克·奎恩的作品展览,我们这次的展览非常不易,虽过程蜿蜒,但最终还是实现了。奎恩的创作非常吸引我,对他的了解过程也是拓宽我对当代艺术的认知过程,他极富创造力,材料、技术和观念都很时代气息,非常有趣、丰富,欢迎大家一同来近距离的感受他的创作!”

艺术家代言人Emily Sophia de Wolfe Pettit(右)在开幕式现场发言

此次展览是太原艺术界迈向国际化艺术发展轨道的重要一步。马克·奎恩具有的强大的国际艺术影响力,在山西的此次作品展出,也是一次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跨越时空的对话,其具有的开放性的艺术探索、自由的素材使用方式,以及对人体、人性和生命本质的深刻体悟,对中国、对山西的现当代艺术发展均是一次很好的启发。

据悉,此次展览时间将持续到2021年1月24日。

艺术中国现场对话策展人王春辰教授

艺术中国:我们都知道马克·奎恩是一位英国著名的当代艺术家,此次您将他的作品带到了文化底蕴丰厚的山西省,这其中契机是什么?

王春辰:过去我们对山西不是特别了解,大家普遍都认为山西是文物多,古典的艺术样式比较丰富,好像更传统一点。但实际上在山西,也有很多艺术方面的人在建设他们新的美术馆,希望把更多的和国际交流当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但走向全球化,和国际交流的契机首先就是要行动起来。正好去年在中央美院举办马克·奎恩个展的作品一直在国内,在跟马克·奎恩交流之后,他特别高自己的作品能够在中国继续展出,只不过是因为疫情影响他本人来不了,所以昨天晚上他还特地做了一个视频,作为对展览开幕的祝贺。中国现在在文化上更加开放,特别是今年疫情影响,全球的文化交流大多都搁置了,我们国内目前也基本没有国际艺术交流,这次把马克·奎恩的作品带到山西来展,也是想在这次疫情冲击之下,表达一个文化交流的态度。

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参与现场互动

艺术中国:您觉得马克·奎恩的当代艺术作品和文化底蕴丰厚的山西,二者通过展览会产生怎样的理念碰撞?

王春辰:这次展览展出了一件作品,但同时还设立了一个可以和观众互动、引导观众参与的现场制作平台,在这一点上来看,这次活动可以理解成是一个有厚度的、不单薄的展览项目,这不是一件孤立的作品在展览。在很多观众在进入并参与到这个活动中的时候,马克·奎恩的作品也是在成长的、延伸的,它的创作生成从英国延伸到了中国,从作品背后的英国文化、欧美文化延展到了山西文化、中国文化当中,在可见的视觉范围里,作品的产生和孵化有了中国观众的加入;在不可见的意识范围当中,作品内含的中西文化也悄然产生了融合和碰撞,大家在自己的内心很自然的跟国外艺术家有了交流。这个过程不是茫然的,观众的情绪主动引导自己去和国际艺术展开对话。去年在央美展出的时候,最热闹、最火的就是一个墙面都挂满了艺术家创作的面包材质的手,叫《歧路之园》,我相信这次也一定会在山西太原引发出广泛的公众参与的热情。

展览现场观众在体验区领取制作材料

艺术中国:马克·奎恩的作品有很多,为什么这次选择带这件手形状的作品《图腾》来到山西,它和山西的传统文化精神有什么契合的地方吗?

王春辰:这只手形状的作品特别有象征意义。去年在央美展出的时候,大家多把这件作品解读为对生命的追问和追寻,因为每个人的手纹它都不一样,它是生命的迹象。但是到了太原以后,对这件作品的解读有了不一样的声音。布展的时候,工人们不知道艺术家是谁,当他们把这件作品立起来以后,第一反应却是说这不是佛陀的佛手吗?文化的碰撞就这样很自然的产生了。视觉呈现的物象,可以成为很多文化的载体,在这里对于这件作品单一的“生命意义”的解读,产生了解体和重构,这是我们事先没有预想到的。对于我们自身的传统艺术、佛教艺术,因为这件来自国外的作品,也同样有了悄无声息的当代拓展,“古”和“今”对立的文化边界消失了,在山西这个地方,让人很自然地产生了这样的联想,当代文化跟传统文化的碰撞自然地发生,不再需要人为的引导和控制。

展览开幕式现场

艺术中国:透过这次展览,您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关系,他们之间有必然的隔阂吗?

王春辰:应该说没有隔阂,当然区别是有一定的创作时间上的区别,只是即便是当代艺术家,他创作的艺术根源很多时候也是基于传统。艺术上没有古今、中外的区别,从今天的视角看传统艺术,传统艺术就具备了当下的解读视角和新的艺术生命活力,当代也一样,过去的当代成为传统,传统也是过去的当代,这二者更多的是在文化上穿越性、永恒性的时空对话。艺术家做这件作品的时候,他表达的是更广泛的一个基于西方文化的背景展示,但是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件作品的外形上,其实和我国四大石窟中的一佛二菩萨雕塑样式很像,尤其是这个展览空间又是一个暗暗的背景,置身其中的观众马上就能感觉到这种神圣感。作品自身产生的意义和环境是一体相随的,在今天这个语境下,我们应该多以这种国际交流的、开放的方式表达。

观众在看展览作品

艺术中国:这两次马克·奎恩的展览都是由您主持策划的,反响也都比较热烈,您觉得他的展览会给中国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影响?或者说您期望能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影响?

王春辰:通过马克·奎恩作品展览的启示,国内的艺术家很多在创作思路上还是要破开固有观念和视角,虽然我们生活在中国,但是艺术的视角应该是古今中外,兼收并包的。创作的作品不能仅是为今天说话,为今天表达,旧的历史依然可以有新的感知。艺术创作要抛开人为创造的、观念字眼上的束缚,忘记流派、忘记体系、用纯粹自然的艺术心态反映真实的自己。马克·奎恩的作品传递的是国际化、当代化的艺术潮流,在北京展览可以引起广泛的交流,来到历史悠久的山西,依然会感觉到它是亲和的,是可以产生对话的,并没有让观众产生文化上的距离感和割裂感。他的作品里具有的开放性的创作思维,对咱们中国现在这种分科比较明显的艺术教育,也可以说具有一种非正向的映照。艺术是审美化的表达,无论是一个圆、一条线总还是要有态度观点在其中,我们的艺术家今天实际上就是太缺乏观点了。而对于山西、对于太原来说,他们新的民营美术馆现正在设计和规划中,也希望通过这次马克·奎恩的展览打开一个新局面,引领太原的现当代艺术进入到更国际化的发展轨迹当中。

展览现场观众体验制作面包材质的手形作品

展览海报


来源:艺术中国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

400-1130-803

周一至周日
(仅收市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