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玉该何去何从?(图)

2020-04-23 zsdown520  1488  收藏  管理

目前,仿古玉器市场里,已经有2万余人在从事该行业,但这一市场并不受群众的欢迎,“玉器村”、“玉器街”甚至成了附近居民的“眼中钉”。同时,一些老玉商们为粗放的玉器市场忧心忡忡。蚌埠玉器,从“婴儿”一下长成“巨无霸”,却带来了重重问题,蚌埠玉器该何去何从?

工人常常守着一块玉就是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存在问题:玉器作坊三易其家

  专门制作仿古玉器的高宝老人是纬二街玉器街的“新人”,这位制作玉器10多年的老人在4年之间,搬迁了3次作坊。“原先,我在红旗一路开玉器店”,高宝老人告诉记者,但每天切割玉器的声音非常刺耳,不堪忍受的居民纷纷投诉,结果高宝随很多玉器商人搬出了红旗一路,来到了红旗二路。虽然换了一个地方,切割玉器的刺耳声音却没有变,红旗二路的居民对他们仍然投诉不断。最后,由于拆迁和市民投诉,高宝才来到了纬二街的玉器街:“我现在专门把仿古玉器制作成半成品,虽然利润少,但刺耳的声音没有了。”

  虽然玉器作坊里有精美的宝玉,但刺耳的声音却令市民们恐惧。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每天中午时分,近千台切割玉器的“骡机”开始工作,刺耳的声音此起彼伏地震动着市民的耳膜。附近的居民龙师傅抱怨:“小孩每天都不能睡午觉。”

  美玉变得有点沉重

  记者在蚌埠调查时,一位从事十多年玉器经营的老板向记者介绍了仿古玉器的制作配方,这些看似神秘的配方,在当地甚至一些没有文化的家庭妇女,也可掌握操作。

  在调查中记者也发现,很多玉器作坊既是住宅,又是生产车间,也是做买卖的店铺。同时,记者发现,在这些作坊门前都流淌着处理过玉器的化学废水,红色的、绿色的、黑色的,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

  环境纷争、制作玉器人士素质参差不齐、“窝里斗”……使得美玉像在打造之初的玉石料一样变得沉重起来。蚌埠玉器市场在飞快成长,但却被这一系列问题压得喘不过气来。

很多人在家门口加工

  专家解读:粗放市场没有竞争力

  安徽财经大学的刘敏博士一直在关注蚌埠玉器市场。他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蚌埠位于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加工成本低廉,利用这一优势,蚌埠玉器生产完全有实力参与全国竞争,这也是蚌埠玉器市场发展的重要条件。

  “但如果仅仅停留在简单加工、模仿阶段,不能形成品牌、达到规模,则不可能实现行业的高利润、高回报以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刘博士告诉记者:“蚌埠大规模玉器市场是整体生产单位数量上的庞大,而非生产规模的庞大。”这种手工作坊式的竞争,无法形成现代经济社会真正有效的规模经济。

  针对玉器市场出现的种种问题,刘博士建议:“要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行业协会和政府的政策扶持是将蚌埠市的手工玉器作坊转变成现代化企业的关键。”首先,可以以行业协会的名义和政府的信誉发起各项活动,将蚌埠市的玉器加工品牌打出去,比如举办商贸洽谈会、玉器加工研讨会,政府参与、组织、管理各项竞标活动等;其次,对于市场创新、新产品开发应该给予相应的扶持,帮助该地区有能力的企业走出蚌埠市场,参与全国及世界市场的竞争。

 政府声音:将建玉器文化产业园

  刘敏博士的建议,蚌埠玉器行业本身、蚌埠一些政府官员已经开始注意到。据悉,蚌埠市在调整产业结构时,已经将玉雕业划入大力发展的产业之中。毕竟蚌埠有着深远的玉雕传统,有着这么多玉雕艺人,还有那么多人因玉雕而富裕起来。

  蚌埠市文化局谢克林局长在接受采访时说,政府已经专门赶赴河南“取经”,学习他们管理玉器市场的做法。谢克林局长告诉记者,目前,蚌埠的仿古玉器市场已形成产业规模,现在已有2000余户、2万余人在从事该产业。“所以,我们已经成立了玉器产业管理办公室,专门扶持蚌埠玉器行业。”前期,文化局组织了相关人员到河南的南阳玉器市场进行了考察,确立了打造中原地区大型玉器市场的谋划。

  谢克林局长还透露,当前,蚌埠市正在谋划在蚌山和淮上两区规划玉器文化产业园。(李冯育、杨柳、安雨、向凯、李勇)(复旦大学经济学系刘会齐博士对本文亦有贡献)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

400-1130-803

周一至周日
(仅收市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