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茄雕刻名家张嵩参加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高州篇》预告片

2020-04-26 zsdown520  2403  收藏  管理

高州篇 预告片


高州市瀛洲公园中央,矗立着一座名为“高凉鼓韵”的城市雕塑,造型苍劲有力,两位壮汉奋力敲击铜鼓,体现了高州市历史上的俚人铜鼓文化。

高州历代曾出土过二十几面俚人铜鼓,为研究高州地区俚人社会经济和民族文化,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文物部门在高州水库的一次考古中,发掘出一面云雷纹大鼓。鼓身通体皆铜,高52厘米,重约100千克 。

宝光塔始建于公元1576年,明万历四年,塔身为八角九层阁楼式设计,通高65.8米。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冼夫人:开启南越之地的文教礼乐之风


一千多年前,年轻的冼夫人已是统领十万部众的南越俚人领袖,她嫁给了汉族青年,高凉太守冯宝。



冼夫人与冯宝的婚姻不仅促进了岭南各族的融合,也使得中原地区的礼乐文化、耕织、冶铁技术,在南越各族中逐渐推广开来。

冼太庙现存的建筑是明嘉靖年间重建,清代重修而成,风格古朴庄重。正殿屋脊上的“双龙戏珠”保存完好,十分精美。


古庙旁的古城遗址,便是当年冼夫人与丈夫冯宝,以及冯氏家族后人定居的地方,城内有冯宝公祠,还有冯家村。


刻刀纷飞 版画精美


抗战期间,由莫仑创作的《老妇》成为当时众多抗战题材版画作品中的精品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州版画的创作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描绘丰收喜悦、国家建设与新时期农村生活面貌的作品纷纷涌现,让高州版画名声大噪。高州也被誉为“版画之乡”。


如今,高州木刻画已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高州木偶 栩栩如生

年例,是高州地区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每年从农历正月到二月,村村镇镇,都会有丰富多彩的年例活动

高州木偶戏演出形式简单,装备少,演出场地容易解决,在高州的十里八乡格外受到青睐,是农闲时节、年例活动、良辰喜庆不可或缺的民俗活动。

曹章玲是高州木偶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已从艺40余年。

高州杖头木偶的彩绘、装饰传神而逼真。木偶的头部、肘部、腕部、手指和腰腿都可以活动自如,甚至,可以完成拿书、写字、流泪、斟酒等许多拟人的细节动作,舞台形象栩栩如生。

2006年,高州木偶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缅茄雕刻 小巧玲珑

缅茄雕刻是高州独树一帜的手工技艺。缅茄树的整颗种子大约3厘米左右,黑褐色的种子上有一个非常坚硬的“蜡头”,有着象牙般的质感,灵巧的高州匠人们便在这小小的“蜡头”上,雕刻出亭台楼阁、花鸟鱼虫,把一粒普通的种子打磨成精美的艺术品,需要通过放大镜才能细细欣赏。

20世纪50年代,高州匠人张文梓曾用五颗缅茄子雕刻出极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品,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贵宾和政府要员。

2011年,缅茄雕刻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高州独特的气候条件及地理环境,让高州成为香蕉、龙眼、芒果等热带水果的重要产区,曾经是皇家贡品的荔枝则是高州人引以为傲的家乡特产。

高州还打造了相关的主题公园、特色小镇和各类农业观光休闲基地,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壮美画卷正在粤西大地上徐徐展开。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

400-1130-803

周一至周日
(仅收市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