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亮相国博

2020-09-21 zsdown520  667  收藏  管理

展览现场

青铜器是我国商周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物质遗存,其表面铸刻的文字被称为吉金文或金文,代表了中国文字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见证中国古代历史事件的重要物证。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宝鸡是著名的“青铜器之乡”,出土了大量有代表性的重要青铜器。

展览现场

2020年8月14日,“宅兹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在国家博物馆北8展厅展出,将持续至10月13日。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精选青铜器文物140余件,系统展示宝鸡及其周边地区出土青铜器铭文中的艺术、故事和智慧,其中包括一批极具代表性的文物精品,如最早出现“中国”一词的西周早期著名礼器何尊,记载武王伐纣准确时间的国之重宝利簋,记录周王世系、承载家族荣宠的墙盘、逑盘,能够证经补史且具有高度历史研究价值的乐器秦公镈等。

何尊

本次展览中,备受瞩目的“何尊”于1963年陕西宝鸡县贾村镇出土,铸造时间在西周早期,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何尊”铭文拓片

器身上铭文大意为:周成王迁居于成周,又自太室山开始举行对武王的祼祭。在四月丙戌日,成王在京室训诰宗小子说:“昔日你的父辈公氏能够仇匹文王。文王接受了大命。武王攻克大邑商之后,就在太室山告祭说‘我要居于天下之中,在这里治理民众’。呜呼!你这年轻人啊,没有智识,要效法公氏为实现天命建立功勋,遵循天命,敬事君王,要协助王奉行明德,希望上天能够护佑我们这些不够敏慧的人。”成王的训告结束后,赏赐三十朋贝给何。何因此制作这件礼器来祭祀祖先。这是成王五年。

何尊

因为铭文中出现了最早的“中国”,何尊备受瞩目。铭文中“中或(国)”的本义为诸国之中、天下之中,尽管与专有国名“中国”差异显著,但这种提法与国名“中国”的出现之间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关联。何尊铭文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其中不少内容可以与《召诰》《洛诰》等传世文献互补、互证。铭文涉及文王、武王的一些文治武功,更重要的则是真实陈述了与成王营建成周有关的一系列史迹,其中包括成王在成周祭祀,以及成王亲口陈述的营建成周的初衷等等。然而,何尊铭文的研究并没有终结,对不少字句的认识尚未达成一致意见。不同的解读方式,对于理解武成如何纪年、成王是否迁都、成周如何营建、成王亲政的时间和地点等周初重大事件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展览现场

“宅兹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分为金文的艺术、金文中的故事、金文中的智慧三个单元,展示早期中国绚丽多彩的文明成果,引导大家走进神秘奇谲、波澜壮阔的青铜器与金文世界,欣赏生动有趣、仪态万方的金文艺术,解读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金文故事,领略格物致知、穷理尽性的金文智慧。

四十三年逑鼎(辛)

第一单元:吉金文字交相辉映——金文的艺术。本单元重点介绍宝鸡出土金文的书法、艺术特点,以时代序列为线索,用大量代表性的金文实例详细展示、解读商周秦汉时期金文文字源起、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艺术面貌。

展览现场

第二单元:鸿功令德铭传万世——金文中的故事。本单元重点展示宝鸡出土金文中的故事,包括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王公贵族等各社会阶层的事迹、祭祀、战争、诉讼、交易等诸多方面的珍贵记录。

展览现场

第三单元:天人之际智慧存焉——金文中的智慧。本单元重点展示金文记录中承载的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包括易卦占筮、时间感知、君子之名、家族形态、祈福吉语等诸多内容。

利簋

“宅兹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将青铜器与金文相结合,从文字的书法艺术和文化内涵角度解读上古社会的核心物质遗存,进而揭示其中蕴含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成果,是本展览的一大特色。

展览现场

展览遴选宝鸡及其周边地区出土的青铜器精品143件,其时代涵盖商周秦汉等中国青铜时代的主要时期,每一件青铜器上都有铭文,时所罕见。以器类而言,西周一代铭文最长的圆鼎是毛公鼎(497字),铭文最长的方鼎是方鼎(116字),铭文最长的簋是牧簋(存211字),铭文最长的簠是伯公父簠(61字),铭文最长的盉是卫盉(132字),铭文最长的觥是折觥(40字),铭文最长的爵是伯公父爵(14字),铭文最长的盘是逑盘(372字),铭文最长的匜是匜(157字)。这些长铭青铜器悉数出土于宝鸡周原地区,除毛公鼎、牧簋外,其他诸器都在本次展出中崭露真容。

走近中国古代青铜器和金文,起初或将有感于早期青铜器与汉字艺术的妙不可言、美不胜收;研读之际,或将沉迷于金文世界的包罗万象、壮阔恢弘;总而览之,则又将叹服于早期中华文明的渊远流长、绚丽多姿。

折觥

宝鸡地区出土的商周、秦汉时期的金文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非常典型的代表性。欣赏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与金文,可一叶知秋,管窥中国古代青铜器历史与艺术的异彩世界,领略早期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部分现场图片由国家博物馆提供,摄影/余冠辰)

展览现场图片: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来源:艺术中国
全部评论(0)

新闻资讯

400-1130-803

周一至周日
(仅收市话费)